
川渝產業結構比較及政策建議
一、川渝二三產業結構變動趨勢快慢不同、產業優勢互補性較強
十年來,四川的第二產業比重上升快于重慶,而重慶第三產業比重上升快于四川。四川的三次產業增加值結構由1997年的27:39:34變化為2006年的18:44:38,第一產業下降9個百分點,第二、三產業分別上升5、4個百分點。重慶則由1997年的22:40:38變化為2006年則12:43:45,第一產業下降10個百分點,第二、三產業上升3、7個百分點。原因在于四川大力實施工業強省戰略,扶優扶強,抓大放小,著力培育實力雄厚、競爭力強的大集團和一大批“專、精、特、新”的“小巨人”,è¼ 最成都 ˜O http://www.ChengTu.com (š2006年工業增加值實現3775億元,比1997年增長200%;重慶致力于基礎設施建設、三峽移民遷建和生態環境保護,產業發展相對四川滯后,2006年工業增加值實現1500億元,比1997年增長180%,低于四川20個百分點,但基礎設施、城市功能的不斷完善也促進了服務業較快發展,第三產業增長速度高于四川6個百分點。
川渝的產業結構具有較強的互補性。對比川渝產業的區位商(表1),可看出在川渝分別擁有的8類和7類優勢產業中,僅有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醫藥制造業、通專用設備制造業3類產業相同。四川擁有的比較優勢產業主要為食品飲料業、醫藥制造業、冶金工業、通專用設備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住宿餐飲業、金融業等8類。其中食品飲料業最具優勢,已有五糧液、全興、瀘州老窖、劍南春、郎酒、新希望、藍劍等一批國內知名企業,該行業產值占四川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ÃT http://www.ChengTu.com Ÿ» 最成都 Î?17%。重慶擁有的比較優勢產業主要是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醫藥制造業、廢棄資源廢舊材料回收加工業、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品制造業、通專用設備制造業、批發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等7º 最成都 Òñ http://www.ChengTu.com ª07類。其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最具優勢,該行業產值占重慶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34%。
四川和重慶都不具備比較優勢的行業為紡織服裝業、林紙工業、石油及化學制造業、材料制品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等。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制造業區位商均小于¬) http://www.ChengTu.com sd 最成都 ½‚1,而高技術產業主要集中這些產業,說明川渝高技術產業在全國優勢不明顯。
四川和重慶產業區位商分析
行業 | 四川 | 重慶 | 行業 | 四川 | 重慶 |
食品飲料業 | 2.09 | 0.90 | 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 | 0.99 | 0.11 |
紡織服裝業 | 0.50 | 0.32 | 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 | 0.25 | 1.51 |
林紙工業 | 0.83 | 0.40 | 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 | 1.03 | 5.41 |
文教體育用品制造業 | 0.02 | 0.01 | 工藝品及其他制造業 | 0.28 | 0.21 |
醫藥制造業 | 1.72 | 1.70 | 廢棄資源和廢舊材料回收加工業 | 0.18 | 1.58 |
石油及化學制造業 | 0.87 | 0.58 |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 0.94 | 1.14 |
材料制造業 | 0.90 | 0.83 | 批發和零售業 | 0.78 | 1.00 |
冶金工業 | 1.24 | 0.95 | 住宿和餐飲業 | 1.44 | 0.91 |
通專用設備制造業 | 1.12 | 1.04 | 金融業 | 1.10 | 0.82 |
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 | 0.62 | 0.84 | 房地產業 | 0.94 | 0.99 |
注:區位商是指一個地區特定部門的產值在地區對應某次產業總產值中所占的比重與全國該部門產值在全國產業總產值中所占比重之間的比值。區位商大于~t 最成都 › http://www.ChengTu.com Gw1表明該產業在本地區專業化程度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產品有一定的外向度,屬于地區專業化部門;區位商小于1,表明本地區該產業的專業化水平低于全國,需要從區域外輸入該產業的產品,來滿足區域內需要。
二、政策建議
(一)圍繞共同優勢產業,打造川渝經濟區產業集群
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集群。重慶的汽車、摩托車巨頭可通過對四川相關企業控股、收購等方式,注入資金和技術,使四川在零部件上和重慶搞好配套。
通用、專用設備制造業集群。緊抓國家大力振興裝備制造業的契機,整合制造資源,加強專業化分工協作,延伸產業鏈,打造成渝經濟區通用、專用設備制造業集群。®ä http://www.ChengTu.com ¶ 最成都 \ü
醫藥制造業集群。川渝兩地應著重抓好醫藥業龍頭企業的強強聯合,拓展發展空間,把醫藥業做得更強。
(二)加強優勢互補,促進產業結構優化組合
冶金產業。著力搞好四川新鋼業、重鋼的聯合,充分利用雙方的原材料及初級產成品、生產能力等優勢,發展壯大寬厚板、冷熱軋板等優勢產品,開發釩鈦深加工產品。)r 最成都 Tj http://www.ChengTu.com í¤
儀器儀表等裝備制造業。重慶應充分利用四川電子信息技術方面的優勢,加強電子信息技術與裝備制造技術的相互融合,以電子信息技術帶動儀器儀表等產業的升級。o· http://www.ChengTu.com \M 最成都 op
交通物流業。統一考慮雙方的交通物流規劃,提升已有設施的等級,盡快打通雙方對內對外通道,建立高效暢通的水陸聯運渠道;加快信息化等基礎設施平臺建設,實現物流信息共享,拓展中轉、配送、轉口貿易等功能,提升現代物流綜合服務功能。™f 最成都 )] http://www.ChengTu.com À›
旅游業。共同抓好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共建大三峽無障礙旅游區,策劃合理的旅游路線,串聯區域內的主要旅游資源,如形成重慶三峽—重慶市區—大足石刻—成都青城山—四川九寨溝、重慶三峽—宜賓蜀南竹海—樂山大佛、峨嵋山—四川九寨溝等旅游環線,建立完整的互補性的旅游服務體系。[| http://www.ChengTu.com <| 最成都 ?s
(三)整合資源,因地制宜發展相對弱勢產業
能源、石油天然氣化工業。四川水電充足;重慶火力發電為主,互補盈缺可充分利用資源。加快建設川東北入渝的輸氣管道,建立合理的產業分工體系,合力打造石油、天然氣大化工產業鏈。½§ 最成都 ?Y http://www.ChengTu.com ½Ñ
電子信息等高技術產業。四川可突出發展數字技術、網絡通訊、軟件和軍事電子4大優勢特色產業,重慶加快發展信息家電、智能儀表、汽車電子、電子芯片等產業,實現兩地錯位發展。
來源:重慶市發展改革委
上一篇:沒有了 下一篇:沒有了 |